close

首先,筆者先提醒這跟傳統的"愛情片"似乎有些不同,而是一部幽默的記錄片,同時也是筆者課堂觀後心得,也順應近日來歐債風雲

114322529.jpg      

「資本主義」(Capitalism)在近世以來常期被西方國家造成社會〝進步〞、〝繁榮〞的象徵,說到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這讓我想起之前在暑假開刀住院期間,躺在病床上所閱讀的一本麥田所出版的歷史專書,那就是卜正民(Timothy Brook)的維梅爾的帽子(Vermeer’s Hat: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Dawn of the Global World),這本書內以荷蘭畫家維梅爾的幾幅畫作來看當時台夫特(Delft)與全球貿易的關係,其中的荷蘭從16世紀以來,從八十年戰爭(Nederlandse Opstand, Tachtigjarige Oorlog)從西班牙王國統治底下成立共和國後,全國的商業貿易成長迅速,尤其自由貿易的精神不但讓鹿特丹開啟世界的股票市場,也讓之後的阿姆斯特丹成為當時世界金融中心,長期的商業發展下促進荷蘭人培養出「重商主義」的國家特徵,同時從「重商主義」裡體驗到資本的力量,這份力量讓一個有三分之一土地皆在海平面底下,而面積只大台灣一萬多平方公里的新興國家,能在世界各地拓展殖民地並且與英國做五次的海權爭霸戰爭。後來的大英帝國則是從重商主義進一步發展成資本主義所掌握底下的國家,工業革命成果的拓展刺激資本主義在世界其他各處的發展與成長,過去中世紀時歐洲宗教的力量高漲,背後擁有神權支持的國王統治上來的有力量,到了民族國家興起時,封建君王的政治力量成為一個國家的權力象徵,然而直到資本主義的興起,中產階級與資本家被隨人民藉由民主革命推翻不少許多傳統王朝,或者傳統帝國深懼自己國內也走向革命一途,也開始逐漸下放權力給中產階級們,這讓筆者想起在影片中華爾街金融人敢對著美國總統下達演講該結束的畫面,人類的權力架構不斷在改變,而現今的美國或是大部份的國家則是處在金權統治國家的階段。這種情況,由其在1929年經濟大恐慌之前資本主義便如前文所說的,很多時候成為評量一個國家是否進步之標準,譬如往往中國討論近代為何會落後西方的緣故時,資本主義的是否在中國萌芽的問題就常常被提及。

 

  不過,在俄國經過1917年十月革命之後,建立所謂的「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蘇維埃聯邦,真正的無產階級似乎沒有因為此國家的誕生,而真正的得到權力的享有,而培養另一批「有產階級」來專政這點倒是可以肯定的,就跟筆者曾經閱讀過《動物農莊》(Animal Farm)內嘲諷的態度感覺極類似,不過就經濟生產模式,以及社會福利的產生方面,蘇聯利用社會主義的方式去改變過去的社會問題,由其在經濟大恐慌的階段,過去列寧所提出的新經濟政策(Нова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НЭП)或者後來當時史達林連續提出的五年計畫(пятилетка)這些不同於資本主義所提倡「自由貿易」的經濟政策們,當中提倡中央生產計畫卻帶給蘇聯有別於西方世界當時彌漫著不景氣的氣氛,經濟成長能夠在此時逆勢成長而不受到世界經濟影響,社會主義的生產模式首次深深打擊過去歐美國家引以為傲的資本主義經濟,美國在羅斯福以壓倒性得勝力擊敗對手胡佛後,也開始一改過去資本主義的放任態度,也開始在新政(The New Deal)中以政府的力量去振興經濟,同時提供勞工能夠組成工會,就如同影片中導演曾以他叔叔的工廠抗爭,羅斯福卻站在勞工的立場來對抗資本家一樣,此時也通過《社會保險法》、《全國勞工關係法》、《公用事業法》、《公平勞動法》等社會福利法律,這些措施讓羅斯福贏得繼華盛頓、林肯等受美國人喜愛的總統。社會主義國家的計畫型經濟,不僅僅影響到美國至今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影響到更多的亞洲國家,其中便包含台灣在民國四、五十年代四年經濟計畫。[1]社會主義的發展雖然在二戰後的美國,受到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的渲染之下,變成美國人心目中洪水猛獸,這點包括台灣以及其他東亞在反共島鏈的國家也是陷入一股恐慌,資本主義重新被視作成進步以及正義的象徵,直到冷戰結束才有所改觀,某些北歐國家雖然本身是北大西洋公約的成員,然而在近十年以來卻選擇走上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沒有給人有過往紅色共產那種極權非人道的印象,反而是促成了社會民主主義(Social democracy)的成長,如今的英國工黨或者法國的社會黨也是屬於這類政黨陣營,台灣也在解嚴後陸續成立不少社會運動的團體,努力地朝向社會福利國邁進,而且基本上來說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其中的民生主義就不是資本主義的方向,反而較具有社會主義的色彩,[2]但兩岸長期已有極左派的中國共產黨的存在,所以才在這方面顯得台灣比較是右派立場。

 

  但其實過度的批判資本主義的邪惡,而過度深入講求社會主義或左派的作法,容易陷入社會學所說的馬克思「衝突論」的觀點,社會的階級對立容易形成,最後演變成毛澤東過去自詡說的:「階級鬥爭,一抓就靈」[3],這種情況在經濟逐漸衰退的當今世界,勞資雙方的對立,白領與藍領之間的對立,或者農民與政府的對立這些狀況越趨明顯,若又有鼓吹者持續煽動後,極右派的國家社會主義或者是共產主義可能又會死灰復燃。而且社會主義國家在建立一堆社會福利的同時,必須要求國民繳納更高的稅收,這似乎有違部份人性,譬如國民不肯努力工作為他人享福利,造成失業率的提高,許多人願意不勞而獲成為社會的負擔,或者是如今歐債風暴暗潮洶湧,從社福國家冰島的破產開始,國家的因財政的赤字而無法支付更多的社會福利,加上人民的失業率更加提升,勞工講求工作時數讓資本家無法接受而遠走他國,如此的惡性循環之下,讓目前歐洲某些國家的保守主義又再度抬頭,例如前些年英國國會的選舉讓保守黨重新執政。而影片中的美國自從次級房貸風暴後,經濟走下坡趨勢已久,片子拍完的不久歐巴馬才剛當選,但如今已過三年多,民主黨一樣面臨國家或社會經濟窘境,人民就算爆發占領華爾街的活動,似乎到現在也無法解決問題,若狀態嚴重的話階級之間衝突可能上演暴民政治,譬如前陣子的英國全國暴動事件,受害的大多數無辜的白領階級,反而讓國家的安定蒙上一層陰影。雖然就如筆者在大學時期上西洋史時,當時教授曾說過:「資本主義給大家一個希望,但很多時候卻是會讓人絕望」,片中說的「美國夢」就是似乎有這類型的意味存在,出生時似乎就決定地位的人不少,沒背景的人反而要付出更多努力,不過如果有「正常」的社會流動下,「努力雖然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卻一定會失敗」,卻應該是人人應該要注意的,而不是一味的如同筆者在上過的青少年相關課程提到一樣,裡面說到青少年有時候會對於人生抱持極端悲觀或是憤世忌俗的問題,若是成人世界大數人也是如此,那麼整個社會的安定性可能需要關注。不過經濟政策方面的左右派就像光譜一搬,過於偏向都是會造成人類悲劇,筆者倒是覺得目前人類似乎在這點是一種循環史觀的走向,通常經濟衰退時就必須面臨戰爭破壞,之後經濟才復甦,然而現代戰爭得毀面性太嚴重,戰爭破壞變成科技技術進步或是行銷手法改變來刺激消費行為,以便帶動經濟,但這種循環之下似乎看起來還是不穩定的。

 

最後補上美國節目諷刺希臘公債問題

 



[1]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台灣經濟政策演進

http://theme.cepd.gov.tw/tedp/page14.html

[2] 林立偉、劉小楓《中國近現代經濟倫理的變遷》,香港中文大學,頁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libu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